
當一個民族氣運到了最衰竭的時候,總有人挺身而出,他們明知必死而無怨無悔,以自己的鮮血向敵人發出最後的怒吼。大明的黃昏同樣不缺乏熱血之士,“有投降將軍,無投降典史。”的閻典史;十七歲即組織義勇軍抗清,十八歲被俘堅貞不屈的夏完淳;做事猶柔寡斷,最後豫然與城殉難的史閣部……一只蝴蝶扇動翅膀,闖入歷史的逆流,當王福發現自己成為弘光這個短命皇帝後,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撬動歷史,改變本民族既將沉淪數百年黑暗的命運,而是一心逃跑,將自己置于安全之地。只是當他真要面對揚州十日,嘉定三屠這樣血淋淋的事實時,王福發現自己突然犯了傻,不再想著如何逃跑,他要為這最後的王朝盡上自己一份心力,哪怕為此粉骨碎身。為抵擋滿清野蠻的入侵,無數熱血男兒匯聚在大明旗幟下,用自己的生命扞衛生養他們的土地,為此哪怕流盡鮮血。他們所流之血是為明血。

隨著李曄與何皇後從華州逃回長安,一層層雲屯霧集的陰謀亦接踵而至。蕭荷凌遇劫錯過選秀,獲司空峻所救,外族女子清芸替她入宮,面臨的竟是滅門之禍。原以為兩情長久,蕭荷凌卻陰差陽錯入宮為奴,更名換姓為喬樺,命運就此轉寫。她跟司空峻承諾,待復仇出宮,必不負當初之約。賢妃的臨終遺言、虔王的狼子野心……機關算盡的背後,喬樺仿佛看見真相呼之欲出,卻也隨之卷入一場難以出逃的危機之中。詭譎亂世渺一粟,昨夜星辰昨夜風。姦佞挾子、權臣逼位,王朝將衰,眾人堅守的拼搏能挽救多少忠良?朝堂風起,她是否還堅守當年之約?山河垂危,算計和人性究竟孰輕孰重?到底意難平,一切也只能是最後的挽歌。

現代德粉李默居然穿越到二戰德國,還是克虜伯的獨子。人生地不熟怎麼混?戰火紛飛怎麼活??元首轟隆隆的戰車碾壓世界,德軍以區區一國之力挑戰整個世界,當盟軍兵臨城下之時,你也別怒火萬丈,咒罵昔日部下的背叛和拋棄,我的元首,這是你自己作死,怨不得別人啊!李默能拯救那些榮譽,忠誠,勇敢,犧牲的德軍士兵嗎?他能拯救那個集傲慢、自負、狂熱、勇敢、誠懇、死板、嚴肅、苛刻、勤奮、反思于一身的神秘德國嗎???(申明:我們崇尚德軍,是崇尚他們的忠誠和勇敢、愛國和奉獻、堅強和不屈、榮譽和犧牲,以及那日耳曼民族特有的勤奮和嚴謹作風,與納粹無關、與法西斯無關,本人堅決反對大屠殺和極端種族主義。縱觀當今局勢,我們與戰前德國的戰略處境何其類似。因此,我們所要做的是更加愛國、更加堅強、更加勇敢,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,建設好我們偉大的祖國。)

兵者,國之大事,生死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故知兵之將,生民之司命,國家安危之主也。自掌控萬裡河山、民眾三千萬的上虞王朝社稷崩壞之後,王朝內駐守各處的十八鎮諸侯盡皆起兵稱王、互相攻伐。戰亂之局面持續六十余年後,田氏建立齊國。劉氏建立漢國。趙氏建立趙國。陳氏占據東北立陳國,李氏割據東部建立燕國。史稱“五王爭霸”。七十余年過去,齊國盛極而衰接連兩任皇帝皆是英年早逝、致使國內各州刺史、將軍擁兵自重,燕、陳兩國實力弱小,自保有余、無力進取。趙國軍事實力強橫、尤其是趙邊騎名震天下,但國家缺乏戰略縱深,產糧不足。反觀漢國接連三任英主,提拔寒門子弟、改革軍製、鼓勵商業、扶持農業與民休息,朝堂上下一心、國力蒸蒸日上。天下大勢、分久必合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,原本在齊國邊陲小縣內混日子的李玄貞被一通忽悠踏上了從軍之路,隨著轉戰各地閱歷增長,李玄貞站在了人生最重要的岔路口。